视点深度|保交楼:多部门出台专门措施 多地因城施策
近期,视点深度施策住建部、保交部门财政部、楼多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出台专门措施,出台措施以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的专门方式,支持有需要的多地城市推进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目前专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因城多地政府因城施策,视点深度施策推动“保交楼、保交部门稳民生”,楼多部分停工项目开始复工。出台措施
多地设立纾困基金推动复工复产
有关部门强调,专门“保交楼、多地稳民生”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因城发展思想,坚持法治化、视点深度施策市场化原则,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近日,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设立运作方案对外发布,该基金规模暂定为100亿元,纾困项目限定为未来销售收入能够覆盖项目投资的存量房地产项目,明确了纾困项目的四种开发模式,即棚改统贷统还、收并购、破产重组和保租房模式。
在武汉,中国建设银行拟以湖北省为试点,设立300亿元的纾困基金,用于收购问题项目并改建为公租房。南宁市成立平稳房地产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除地方政府外,资产管理公司也开始加速入场。继中国华融与阳光集团签署纾困重组协议后,中南控股与江苏资产8月10日宣布合作纾困。根据协议,江苏资产或其指定主体与中南控股或其指定主体共同设立规模20亿元、存续期3年的基金,用于中南控股及关联方投资的项目合作,包括存量债务重组、现有项目续建等。
此外,长城资产披露,上半年已与12家房企开展多轮对接,对意向纾困项目资产深入研判,部分项目已成功落地或批复出资;信达资产首单纾困项目也于7月成功落地。
在各地政府、金融机构及房企合力推进之下,目前已有多个停工楼盘传出复工消息。
多项目试水“金融机构接管+委托共建”模式
目前,不少停工项目通过金融机构接管、债权人收购、拍卖债权、合作方托管等方式盘活,实现了保交楼。
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恒大集团陆续与光大信托、五矿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签署协议,将部分城市项目剥离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则向项目公司注入资金以保障项目后续开发建设。债权人中信集团收购了佳兆业在深圳市的4个项目、总货值约500亿元。无锡市翠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阿里拍卖平台转让债权,以期尽快引入投资人续建。
业内人士认为,从实践来看,“金融机构接管+委托共建”模式促进了问题项目的有序出清。以信达资产纾困房企的首个成功落地项目——广州南沙“悦伴湾”为例,该项目由信达折价收购项目债权,深圳华建提供增量资金借款,信达地产进场操盘代建,对项目实行资金全封闭管理。
在广东广州、云南昆明、江苏江阴等地,金融机构也通过引入共建商来盘活停工项目。广州百筑公司的百晟广场是广州市中院裁定的首例重整项目,因资金链断裂被法院查封。在广州市中院的调停下,各债权人就项目债务及偿还方式达成一致,引入重启资金,由蓝绿双城作为资产管理方负责开发续建和市场重新定位,以实现有品质的交付,保障了各债权人的权益。
有关部门表示,房地产企业作为保交楼的责任主体,积极处置资产、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完成保交楼任务。地方政府为了防范房地产企业风险外溢,切实承担“保交楼、稳民生”的属地责任,帮助企业做好保交楼工作。目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各地保交楼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资金压力。
蓝绿双城控股集团董事长曹舟南表示,绝大多数纾困项目需要启动资金,蓝绿双城已经联合金融机构成立了一期18亿元的纾困专项基金,用于复工复产。
需综合分类施策
目前,各地楼盘停工原因较为复杂。除设立房地产专项纾困基金之外,多地还通过成立专班、返还土地款、优化预售资金监管等措施,督促停工楼盘续建。
在苏州,停工项目所在区域的街道办事处与区级职能部门联合成立工作组入驻项目现场,督促项目尽早复工,监督项目工程质量,落实“一楼一策一专班”。在重庆,有关部门成立房地产问题项目风险化解处置小组,安排专班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并对项目账户资金封闭管理。
“每个楼盘不一样,具体情况实际上非常复杂,建议各地‘一楼一策’差别化处理。”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认为,当务之急是在短期内快速给市场与企业注入流动性,问题项目要全力盘活,首先仍需启动资金。
曹舟南认为,部分房企虽然现金流出现问题,但资产仍在,并非资不抵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纾困基金回购土地,相当于政府再次收储,房企获得“救命钱”,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家房企负责人说,房企虽然面临流动性压力,但是手里依旧有大量资产,建议监管部门鼓励银行开放有抵押融资,缓解房企资金困境和行业交付难题。
有关部门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抓紧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工具箱,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持续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营造守法诚信、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记者:郑钧天、王优玲
(责任编辑:百科)
-
中概股多数下跌 贝壳、理想汽车跌超5% 中通快递、唯品会绩后走强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11月13日,石家庄市政府网站、石家庄新闻网发布了《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以下为全文:广大市民朋友们: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加之冬季气候因素影响,我市 ...[详细]
-
今年COP27气候峰会本周进入第二周,近200个国家竞相达成一项协议,引导世界朝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向前进,并加大对受气候影响国家的资助。一些谈判代表和观察人士警告称,如果不能就这类“损失和损害”资 ...[详细]
-
华尔街见闻 周晓雯对于美联储即将放缓的预期开始上升,但全球央行对通胀的斗争还远未结束。随着美联储持续收紧,从主权债到共同基金,再到新兴市场以及企业借款等市场将相继成为潜在“引爆点”。上周四,受美国10 ...[详细]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相秒】11月,全球目光聚焦亚洲。东盟峰会、印尼G20峰会、APEC会议轮番登场,东南亚掀起一股外交风潮。中国无疑是这阵亚洲外交旋风中的重要角色。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领导 ...[详细]
-
新京报讯记者吴为)11月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今年1-9月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运行情况。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17285.93亿元,同比下降0.5%。通报显示,2022年1-9月,全国 ...[详细]
-
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11月14日电记者陈畅)俄罗斯副总理阿布拉姆琴科14日在社交媒体上说,2023年2月15日至6月30日期间,俄罗斯向境外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除外)出口粮食配额将增加到2550万吨。阿 ...[详细]
-
中金2023年展望:港股转机渐现 全年或存20%-25%的修复空间
中金发布2023年展望报告,预期港股转机渐现,2023年或存在20%-25%的修复空间,基于6%-10%的盈利增12%-18%的估值修复。情绪和估值部分修复转机逐步显现,明年美债利率明确下行或带来更大 ...[详细]
-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0日,法国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公布了一组广告。广告中,阿根廷球星梅西和葡萄牙球星C罗坐在棋盘两侧。这条梅罗“世纪同框”的广告释出后,在海内外的社交 ...[详细]
-
以“共济未来 万物‘升’长”为主题的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11月14日下午在张江科学会堂开幕。澎湃新闻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本届产业周活动亮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构筑起链接创新的开放场景。本届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