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老大半月没了700亿
作者丨李楠
光伏热潮中,光伏企业迅猛扩张,半月供需形势导致了“拥硅为王”。没亿伴随硅料步步涨价,光伏光伏产业链中的半月利润向上游转移,通威等硅料企业成为最大受益方。没亿眼下,光伏通威还要进一步抢夺在光伏组件领域的半月蛋糕。
从上市到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没亿“光伏茅”(以下简称隆基)用了大概七年半的光伏时间。而从市值1000亿到5000亿,半月隆基只用了不到两年。没亿这不仅是光伏光伏领域的第一,也是半月光伏领域的唯一。
商海中新王换旧王的没亿故事不断上演,隆基正是光伏领域的新王。但最近,光伏新王挨了一记“闷棍”。
8月19日,伴随硅料龙头(以下简称通威)入局光伏组件的一则消息,以隆基为首的组件厂商集体大跌,其中隆基大跌7.89%。从8月19日至今,隆基市值累计抹去超700亿元。
然而麻烦不仅在于通威的“搅局”,光伏行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跨界者,争抢时代风口的红利。
“光伏茅”不香了?
被称为“光伏茅”的隆基,赚钱能力受到了质疑。
从8月19日到9月1日,隆基股价下跌15%。此前其市值约4620亿元,如今市值3916亿元,抹去约700亿元。
光伏是大热板块,隆基是产业链中的一体化龙头,从近期财报来看,其实表现不错。
数据显示,在2022年上半年,隆基实现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43.6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81亿元,同比增长29.79%。
如果以第二季度表现来看,则隆基收入318.22亿元,同比增长65.3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17亿元,同比增长53.23%。比第一季度表现更好。
隆基仍在快速成长,然而遗憾的是,隆基虽然是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眼下却不是盈利最丰厚的那家。
同样在今年上半年,生产高纯晶硅的硅料巨头通威股份实现营收603.39亿元,同比增127.16%;实现归母净利润122.24亿,同比增312.17%。在第二季度,通威实现净利润70.29亿元,比隆基半年赚得还多。
万事怕对比。要说赚钱效率,通威这家光伏市值第二名的公司,更胜一筹。
隆基财报中已经显露隐患。近两年,隆基的销售毛利率连续下滑。从2019年的28.9%,缩减至2021年的20.19%。2022年上半年,又进一步缩减至17.61%。
盈利能力未能随收入高速增长而同比例增长,麻烦早就埋下。
隆基以半导体业务起家,2007年布局光伏单晶硅片。2014年收购乐叶光伏,将业务向光伏电池、组件方向延伸。随后成立隆基新能源,切入下游电站业务,形成垂直一体化布局。
一体化的一大好处,是压低成本。但复杂产业链中,没有哪家巨头可以完全控制所有环节。隆基在硅片和组件上都占据行业头部,不过也受制于人。最明显的,就是硅料。
挖金矿的人未必能淘到金,但是卖铲子的人不会吃亏。
光伏热潮,企业扩张,供需形势导致了“拥硅为王”。伴随硅料步步涨价,光伏产业链中的利润向上游转移。通威等硅料企业成为最大受益方。
隆基的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就在于原材料的涨价。据隆基年报,2021年,其光伏产品原材料的成本同比增加了62.33%。
而眼下,通威更进一步搅动光伏产业市场。
8月19日,市场传出通威预中标华润电力光伏组件订单的消息,其股价逆势大涨超8%。同日,光伏组件企业则集体大跌,隆基跌8%,跌15%,逼近跌停。
一方面,通威称,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专业分工,协同发展的经营理念,聚焦高纯晶硅和电池业务环节,为合作伙伴提供高质优价的产品。
另一方面,通威表示,自2013年收购合肥赛维时即有部分组件产能,基于目前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和行业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也会顺势而为,考虑在组件业务上做进一步论证规划。
通威本就经营组件业务,只是规模不大。据2021年报,通威的组件、电池和相关业务整体毛利率为8.81%,隆基的组件及电池业务整体毛利率是17.06%。
毛利率差别显著,原因在于,通威这一板块中的电池产量占比超90%,组件占比不足10%。而电池板块毛利率本就偏低。
显然,拓展组件业务,可以提升通威的盈利能力。所以不少人眼中,通威扩大组件布局已然成大概率事件。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市界指出,隆基核心竞争力在于巨大的规模与成本优势,拥有上游硅材料优势的通威进入组件领域,是对隆基的巨大挤压。
有意思的是,通威与隆基本来关系密切。
相爱相杀
“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一点在光伏战场里有着生动体现。
2019年6月,隆基、通威共同发布公告,双方就高纯多晶硅及硅片合作事项达成合作意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通威战略入股隆基在宁夏银川的15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入股后持有该项目30%股权;隆基按照对等金额战略入股通威在包头的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入股后持有该项目30%股权。
同时根据协议,在2020-2022年,隆基股份每年向通威包头项目公司采购一定数量的高纯晶硅,而通威每年向隆基银川项目公司采购一定数量的单晶硅片。
很明显,这是强强联合互惠互利之举。有评论称,光伏制造业的龙头结盟时代来了。
实际上,过去十几年,光伏制造产业上下游“分工”经历了数次迭变:早先各家企业只做单一环节,当时行业竞争尚不充分,聚焦某个环节都能拿下丰厚利润。
而后是全垂直一体化阶段、纯专业化分工阶段,如今到了大家战略合作或互相参股,来实现“有侧重的错位一体化”阶段。
产业链在向更高效的形态进化,对整体发展当然是好事。可是盟友关系并不稳固。
隆基是光伏组件最大制造商,如今通威的扩张对其不利。然而在此之前,隆基也扩张到了通威的“地盘”。
要知道,通威不仅是硅料龙头,也是光伏电池最大玩家。来自PV Infolink的数据显示,通威在2021年全球光伏电池片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一。但隆基正谋求光伏电池上更大的蛋糕。
从2020年开始,隆基就加大了电池领域的投入。2020年,隆基的西安航天一期年产7.5GW电池项目、西安泾渭新城年产5GW单晶电池项目投产。截至当年底,其单晶电池产能达到30GW。
2021年5月,隆基抛出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可转债融资,进一步推进电池布局,计划投资58.5亿元用于西咸和宁夏的两项单晶高效电池项目,合计年产电池20GW。
不仅如此,隆基与通威还另有较量。
2021年2月,隆基宣布与江苏中能签订高达70亿元多晶硅料采购协议,让外界浮想联翩。江苏中能是保利协鑫能源的全资子公司,而保利协鑫与通威在硅料上是对手。
《时代周报》援引光伏业内人士消息:这似乎是隆基的一个表态,告诉部分硅料生产企业不要“拥硅自重”。
拥硅为王的最大受益方,正是通威。
虽然隆基可以通过硅片涨价的手段,把硅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向更下游传导。不过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市界指出,下游组件的价格不能无限制地涨下去,也就没办法全部传导硅料上涨的成本。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俗语的重点在后半句。尤其就商业关系而言,利益显然是各方企业行动的指挥棒。
隆基与通威本有利益冲突之处,只不过现在,通威让隆基更头疼罢了。
光伏越来越卷
隆基的麻烦不仅在于通威。光伏产业的高景气度,也在某种意义上给了它限制。
眼下,“跨界”成了光伏发展的一个关键词。据索比光伏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6月,至少有50家企业跨界布局光伏。分布式光伏、多晶硅生产等是跨界企业布局重点,隆基主营的光伏组件也被抢食。
这意味着,当前的光伏龙头们,都将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有被分食蛋糕的潜在风险。
在此背景下,隆基开始寻找新的可能。
2021年,隆基培育并推动了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和氢能业务的发展。关于前者,隆基入股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关于后者,隆基成立了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试图冲击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型绿氢装备与方案提供商。
氢能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而关于氢能,通过制作方式不同,又可以划分为灰氢、蓝氢、绿氢三种。
我国目前氢气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制作的灰氢。隆基所涉足的绿氢,由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制作而来,尚在发展初期。截至2021年末,隆基初步具备了订单获取能力和500MW生产交付能力。不过要在绿氢上实现规模化盈利,并不容易。
绿氢供应、氢储运路径和基础设施建设、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存在难题需要攻克。而制氢成本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预测,要到2030年,国内一些可再生能源优势地区,绿氢才能在成本上与灰氢平价,达到每千克10元左右。绿氢的大规模应用,要等到2035年到2040年才能实现。
对隆基来说,绿氢有机会成为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不过能否复制光伏领域的辉煌,就很难说了。这个新兴赛道上,挤满了摩拳擦掌的玩家。
布局绿氢的企业快速增加,据国际能源网统计,涉及电解槽装备企业数量,从2020年约10家已经增长到一百多家。
高工产研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规模超过9亿元,出货量超过350MW。其中,考克利尔竞立出货量达到160MW排名第一,传统电解水制氢设备头部企业中船重工718所排名第二,赛克赛斯氢能位列第三。
回头来看,隆基眼下的发展,仍然以光伏为关键。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史,经历了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向to China Copy(到中国复制)的转变。部分领域,比如游戏,已经在海外大杀四方。光伏产业崛起,有着同样让人振奋的历程。
在2021光伏组件前十名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据前六席。截至2021年底,中国大陆企业硅片产能占全球的98.1%。这份成绩来自于政策扶持,也来自于企业的内卷。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对隆基来说,此时的麻烦,可以用三年前企业内部的一份感慨来总结。在隆基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之前,他们曾在一次采访倾诉“苦衷”:要做到第一,不容易;做了第一,更不容易。
《2021年我国硅片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7.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李振国:一辈子专注一件事》,能源评论,张琴琴
《专访 | 李振国的江湖》,黑鹰光伏,王伟;
《光伏跨界竞争已起:再添50家资本涌入,分布式、HJT火爆跨界圈》,索比光伏网;
《隆基与通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光伏制造业进入龙头结盟时代》,;
《制氢格局:短期煤气化有优势,长期PEM制氢空间大》,华宝证券
(责任编辑:休闲)
-
□敬宏伟 高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历来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16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 ...[详细]
-
声明称,对相关负责人严肃追责。自查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公司早期在海外拓展推广、运营管理等工作中存在严重过失。8月18日,名创优品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为曾以“日本设计师品牌”自居而道歉,明年2023年)三 ...[详细]
-
杭州全面优化调整生育保险政策:增加普惠性供给,将灵活就业人员新增纳入参保范围
图片来源:东方IC)今日,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市医疗保障局召开政策吹风会,介绍杭州市医疗保障局在落实“浙有善育”,全面优化生育保险政策方面的相关情况。据了解,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按照省委、省政 ...[详细]
-
身份背景“特殊”,动辄斥资近十亿,起底基金界最牛散户投资版图
来源:资事堂 熟悉了股市中的“牛散”名字,你可能不知道,基民中也有牛散。根据资事堂的统计,近年公募基金日益吸引了身家不菲的个人投资者,他们动辄斥资数亿,增持单个基金,并成为有些机构的“座上宾”。他们有 ...[详细]
-
*ST星星、ST星源、桂东电力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投资者可准备索赔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消费者要意识到,真正的无人驾驶还远没有到来。近期,造车新势力处于“多事之秋”。日前,汽车行业人士许先生的小鹏P7疑似因刹车失灵连续追尾。许先生称,8月12日还只是轻微追尾,8月13日的追尾导致车头被撞 ...[详细]
-
恒大否认恒大汽车将被并购,总裁刘永灼回应:天津工厂生产正常,恒驰5确保9月量产
就在恒驰汽车微信公众号发布名为“移动的家丨恒驰5最温暖的告白”宣传广告,为恒驰5大力推广的同日,恒大汽车HK00708,股价3.2港元,市值347亿港元)被传出或被另一家汽车公司收购且工厂停产的消息。 ...[详细]
-
转自:锦观新闻从今天开始,来自江苏、江西、山西、辽宁、山东,安徽,北京、湖南、河南、浙江、甘肃、青海等12个省份的发电车将陆续到达成都保障成都电力可靠供应。此次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将接受44台发电车支援, ...[详细]
-
新京报讯 据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2022年10月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显示,今年10月,我国肉类出口金额达110083万元,同比上涨12.7%;前十月累计出口金额为1046452万元,同比上涨12.9%。据 ...[详细]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白金蕾 宋美璐)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集团下称:博纳影业)创始人、董事长于冬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专访时称,当前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又叠加了疫情的冲击,越是在困难的情况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