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实施创新型“碳替减”应建立“三支柱”体系
每经记者 刘嘉魁 每经编辑 廖丹
11月22日,碳替减2022中国资本创新(成都)峰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幕。国务本届峰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展研支柱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承办,究中建立以“凝聚资本力量助力创新创造”为主题,心原型围绕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副主金融创新激发产业动能、任刘资本聚集释放创新活力等话题进行探讨和分享。世锦实施
会上,创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发表了演讲,碳替减围绕增量创新驱动的国务经济和金融转型,阐述了绿色技术创新对我国能源和经济绿色转型的展研支柱重要意义,介绍了进取型减碳战略的究中建立“三支柱”体系。
绿色技术创新是心原型绿色转型的核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中国能源和经济的绿色转型应该走怎样的道路?刘世锦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借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正确理解和处理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一些新的增量初期个头小、影响弱,但活力强、成长空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由配角转化为主角。
刘世锦阐述了现实中可观察到的三种不同的减碳类型,第一种是衰退型减碳,即通过少生产甚至不生产来减少、停止碳排放。第二种是增效型减碳,通过提高碳的生产率,用同样多的碳排放实现更多的产出,如通常所说的节能减排。第三种是创新型减碳,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的排放,比如清洁能源发电。
他举例说,随着创新竞争加剧,价格下降,不少产品的绿色溢价已经为负,典型案例是光伏发电。过去十年间,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80%~90%,目前已经低于燃煤发电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潜力。
“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对整个能源转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极大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能力。”他特别强调。
绿色转型的核心是绿色技术创新。“解开减碳与增长两难、实现减碳与增长双赢的钥匙是创新驱动的绿色技术替代和减碳成本下降。”刘世锦表示,绿色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要靠绿色技术驱动,大规模、系统性地“换技术”,实现绿色技术替代。
对于绿色技术应达到的三个目标,他认为,一是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率;二是少排放,甚至零排放;三是和传统产业相比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
绿色技术创新引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创新型“碳替减”。何谓创新型“碳替减”?即依托绿色技术替代而相对减少的碳排放,也可称之为替代性减碳。
刘世锦表示,创新型“碳替减”在减碳的同时实现了增长,把二者的冲突关系转化为协同关系。增量部分的碳替减可以降低全局碳排放强度,存量部分的碳替减则可降低全局碳排放总量,这是实现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
同时他也认为,创新型“碳替减”在理论、政策和实际工作中获得的关注度还不够,缺少相应的价值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未来在继续重视增效型减碳的同时,应尽快把创新型“碳替减”纳入碳减排的核算体系,统筹增量与存量、未来减碳与当下减碳、创新与安全,力争减碳与增长双赢。
实施创新型“碳替减”应建立“三支柱”体系
我们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推动创新型“碳替减”?刘世锦建议,应加快制定以碳排放“双控”为目标、减碳与增长双赢的五年规划和远景规划。
具体到各地区,应加快制定新技术、在增量和存量中的有序替代,发挥已有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增长潜能充分释放的近期和远景规划,从而引导经济社会积极平稳地实现绿色转型。
关于前述三种减碳战略,刘世锦表示,衰退型减碳、增效型减碳均属于防御型战略,而创新型减碳则是进取型战略,也是未来主要的方向。
他认为,实施进取型减碳战略,应建立“三支柱”体系。第一个支柱是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型“碳替减”市场。这个市场包括绿电等绿色能源产品,也包括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碳行业能够产生碳替减的产品,以及个人消费领域的碳排放权交易。
刘世锦建议,各地在起步阶段可以从实际出发,先建立“碳资产池”或者“绿碳银行”,开展创新型“碳替减”的核算和交易。如果市场或机制运行有效,可以向外地交易者开放,逐步演变为更大范围的区域市场乃至全国性市场。
第二个支柱是形成区域自主减排的责任体系。刘世锦表示,可以把长期的减排目标量化,分解下去。而地区和企业完成减排任务,可以采用三种办法。第一是自身直接减排,第二是生产“碳替减”产品,第三是通过市场交易购买创新型“碳替减”产品。
“创新型‘碳替减’市场与减排责任体系建立后,将会形成市场导向,促进减碳、增长、降本、提效协同推进的内在机制,实现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刘世锦强调。
第三个支柱是加快以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他表示,加快在各个企业建立碳账户,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建立个人碳账户,在企业中推广ESG评估。同时,金融体系还可借助创新型“碳替减”开发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
对于进取型减碳战略“三支柱”体系,刘世锦建议,可在创新意愿强的省市、区县甚至开发区先行先试,给出一定的试错探索空间,取得成功经验并完善提高后,再行推广。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00334
(责任编辑:时尚)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摘要:除新增签约项目上,轻资产发展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报告期:2022.10.20-2022.11.21)观点指数 经过集中供应潮后,报告期内 ...[详细]
-
2023年1月31日,北京。三里屯酒吧街腾退改造前最后一夜,众多市民专程前往打卡留念。因房屋安全性已达D级,需尽快腾退加固,有着28年历史的三里屯酒吧街将于1月31日后关停。摄影 崔萌2023年1月3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春节前,A股一鼓作气站上了3200点,和2022年年初3600点一路下跌完全两个剧本。北向资金更是创造历史,1月至今大买A股超过1100亿,已经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经济日报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的重要手段,继续做好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融资,是2023年金融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我国能源、 ...[详细]
-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当地时间21日表示,美国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将对欧洲工业形成挑战。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21日表示,美国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工业来 ...[详细]
-
苹果没了中国,不灵。编译 | 云鹏编辑 | 心缘智东西1月29报道,就在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万余字深度报道,通过采访9位苹果前高管和工程师在内的25位供应链专家,深度挖掘了苹果建立供应链帝国背 ...[详细]
-
农历兔年开门红后,A股沪深两市今日回调,创业板指领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42%,深成指跌0.8%,创业板指跌1.26%。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近2800只个股上涨,今日合计成交9002亿元,较上个 ...[详细]
-
转自:法治日报本报讯 记者张雪泓 近日,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联合市交通委、市应急管理局召开2023年全市专业运输企业春运交通安全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贯彻落实13部委《关于全力做好2023年春运工作的意见 ...[详细]
-
《阿凡达2》定档 史上最贵电影背后“金主”是谁 资方如何回本?
《科创板日报》11月23日讯编辑 田箫) 全国影迷翘首以盼的《阿凡达:水知道》终于官宣定档,中国内地将于12月16日上映。一时间,不仅气氛低迷的电影行业一扫阴霾,还直接带动万达电影、幸福蓝海、金逸影视 ...[详细]
-
融资金额计划用于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速市场拓展和优化组织建设。创业邦获悉,近日,全栈式云原生安全基础设施企业雅客云ArkSec)宣布完成超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奇绩创坛、盈富泰克。融资金额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