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二十大后首位欧洲领导人访华,变局中寻求中德关系稳定性
大外交|二十大后首位欧洲领导人访华,大外导人德关定性变局中寻求中德关系稳定性
2022年11月4日,后首北京,位欧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洲领中寻人民视觉 图11月4日上午,访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变局德国总理朔尔茨。这距离德国前任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已有三年之久。求中
尽管朔尔茨此次访华停留时间较短,系稳仍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大外导人德关定性此访开创了三个“第一”,后首重要性可见一斑:朔尔茨是位欧中共二十大闭幕后,首位访华的洲领中寻欧洲领导人;也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位访华的访华欧洲国家领导人;同时,这也是变局朔尔茨自去年12月就任总理以来首访中国。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4日上午在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求中朔尔茨时称,相信访问将增进双方了解和互信,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下阶段中德关系发展做好谋划。习近平还强调,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德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变局、乱局中更应该携手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的世界格局中,朔尔茨此访释放了一种寻求中德关系稳定的信息。”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欧洲研究”特色研究生班负责人胡春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
胡春春进一步分析称,俄乌冲突以来,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地区安全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种局面下,中德之间进行协商、合作,就关切问题交换意见,对于中德两国、欧洲地区乃至世界都是一件好事。“此外,从德国问题研究者的角度来说,我们也非常欢迎朔尔茨访华。”胡春春说。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则告诉澎湃新闻,朔尔茨此次顶着压力访华,是想强调“中国是德国重要的合作伙伴”的对华政策基调,避免德国以及欧洲内部对中德、中欧关系的认知走偏。
顶住压力的访华之行
“我们不想与中国‘脱钩’。”访问前夕,朔尔茨11月2日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刊文,阐述此次中国之行的意义。他写道,当前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与中国进行直接对话“现在更为重要”。即使环境发生变化,中国仍然是德国和欧洲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伙伴。
在官宣本次访华计划的前后,朔尔茨已围绕访华的重要性与推动中德经贸合作做出过多次积极表态。
“去北京访问对我而言很重要。”朔尔茨10月23日接受德媒《星期日世界报》采访时坦言。他也指出,对中国进行访问是“绝对必要和正确的”。此前,在出席10月11日柏林机械工程峰会时,他还明确表态,支持全球化,反对对华“脱钩”。
在访华前,历经一波三折,德国政府于10月26日批准中企中远海运集团持有德国汉堡港“福地”集装箱码头24.9%股份。朔尔茨27日回应称,政府的决定是“正确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从客观环境上来看,在德国政府以及欧盟内部杂音纷扰的情况下,朔尔茨发表上述积极表态、做出访华决定并非易事。眼下,由社民党、绿党、自民党三党组成的德国联合政府内部对于如何同中国打交道仍存在争议。绿党与自民党呼吁与北京保持距离,主张奉行对华强硬政策。
日前,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外交部长兼绿党领袖贝尔伯克还“提醒”朔尔茨,要求他必须在对华政策问题上明确立场:“中国是我们在全球问题上的合作伙伴,但中国也是竞争对手,并且日益成为制度性系统性竞争对手。”贝尔伯克还透露,目前德国正在制定一项新的中国战略。
同样,在欧盟层面,《南华早报》报道称,部分欧盟国家表达了对朔尔茨访华决定的担忧,他们希望欧盟以“一个声音”与北京进行对话。
在国内外的双重“阻力”之下,朔尔茨为何坚持访问中国?郑春荣告诉澎湃新闻,即便是顶着压力,朔尔茨仍觉得他有必要来中国,通过这次访问来强调“中国是德国重要的合作伙伴”的对华政策基调,避免德国以及欧洲内部对中德、中欧关系的认知走偏。
胡春春向澎湃新闻分析指出,一方面,访华决定反映了朔尔茨作为总理的政治判断力,即愿意在务实的层面上延续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我们需要承认这种政治勇气;另一方面,从国际环境来看,胡春春认为,“朔尔茨有勇气走出一条和美国对华政策不太一样的道路,这一点也值得肯定。至少在对华政策上,朔尔茨表现出了德国的主体性。”
在访问中国之前,朔尔茨已于今年4月对日本进行了首次访问。他还将在11月中旬访问越南和新加坡,并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
此外,这次也并非朔尔茨首次来华。据第一财经报道,在2011至2018年担任汉堡市长期间,朔尔茨曾两度到访北京和上海,并致力于推动上海等中国城市与汉堡的经贸往来。其前任默克尔在担任总理的16年里,曾12次访问中国。
德国头部企业扩大对华投资
备受外界关注的是,此次还有一支由德国头部企业高管组成的“豪华阵容”代表团陪同朔尔茨访华,其实这也延续了默克尔时期携商业代表团访华的传统。2021年,中国已连续第六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据德国《商报》10月28日报道,在近100份申请中,有12名来自德国汽车、制造、化工、制药等行业公司代表获准与朔尔茨一同访华,包括大众汽车总裁奥博穆(Oliver Blume)、西门子总裁傅乐仁(Roland Busch)、化工巨头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Martin Brudermüller),以及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创始人萨欣(Uğur Şahin)等。
谈及此次访华之行,薄睦乐指出,“此访是德国愿意与中国进行对话的良好信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初,薄睦乐还专程从德国赶赴中国,参加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依然强劲,巴斯夫也从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准入政策中获益。”薄睦乐在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这样说道。
与在华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斯夫计划“永久性”缩减其在欧洲的业务规模。据《金融时报》报道,该公司表示,欧洲地区的高能源成本使得该地区竞争力日益削减。
巴斯夫扩大在华投资并非个例。《金融时报》报道称,德国连锁超市零售商奥乐齐(ALDI)计划在中国开设数百家新店;德国汽车照明集团海拉(Hella)上海工厂的产能预计翻倍;西门子公司则表示,计划大规模扩张其数字产业部门的在华业务。
同时,经济数据也印证了德国企业加速对华投资的趋势。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德国对华投资同比增加30%,是同期对华投资增长幅度靠前的国家之一。另据德国经济研究所今年8月发布的数据,仅今年上半年,德国在华投资约为10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正是考虑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德国工商总会明确支持朔尔茨率团访华。该机构总干事长马丁·万斯莱本表示,朔尔茨访问中国是正确的,脱离中国将导致德国失去繁荣。
不过,据郑春荣和胡春春观察,目前在中国扩大投资的德国企业,大多是在华站稳脚跟、获利较多的大型企业。相对而言,作为德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的对华投资决策,更容易受到德国国内政治风向以及投资担保政策的影响。
“中德是伙伴,而非对手”
尽管目前中德经贸合作的势头依然强劲,但不容忽视的是,俄乌冲突所引发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正激起德国各界的反思,他们倾向于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避免过于依赖特定国家。
朔尔茨近一段时间的表态,也透露出这种追求“平衡”的考虑,这也某种程度上回应了联合政府内部的关切。在《法兰克福汇报》的刊文中,朔尔茨表示,“我们寻求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但不会忽视分歧”;为了实现多样化的利益,德国需要减少单方面的依赖。
此外,据彭博社报道,今年5月,在被问及德国企业是否应该停止与中国开展贸易时,朔尔茨一方面称,不要与中国经济“脱钩”。与此同时,他也建议企业要更加谨慎,“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实现供应链和海外市场的多样化。
针对德国国内这一观念上的调整,《金融时报》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即俄乌冲突暴露了德国数十年来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高度依赖政策是失败的。冲突爆发前,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高达近50%。冲突之后,不稳定的能源供应,外加近期两条“北溪”管道遭到损坏,德国一度陷入能源供应紧张局面,能源价格飙升,经济面临衰退。因此,德国国内部分人士担心,德国日后是否会为其对中国更深的依赖“买单”。日前,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发出警告称,德国应吸取俄乌冲突的“教训”,减少对其他国家“不平衡的依赖”。
在胡春春看来,德国把俄乌冲突后国内出现能源危机这套逻辑,投射到中德关系身上,即认为与中国进行贸易也存在类似风险,这不过是一种纯粹的假设。不过,胡春春也坦言,考虑到俄乌冲突以及美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德国对中国的看法正逐步“意识形态化”。
“经贸关系和供应链的多元化,包括在一些关键原材料上的自主性,是德国从疫情和俄乌冲突当中得到的教训,这种观念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郑春荣指出,现在重要的是,我们要重建信任,消除德国的这种心理防范。
中方对发展好中德关系充满期待,正如习近平在会见朔尔茨时所强调的那样,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50载历程表明,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原则,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就不会偏,步子也会走得很稳。
朔尔茨访华前一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应询表示,中德半世纪以来的交往合作已充分证明两国的共识多于分歧,合作远大于竞争。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均从对方的发展和中德务实合作中受益。
“国家之间不可能没有分歧,但在当前国际局势极不稳定之际,朔尔茨访华所释放出的寻求中德关系稳定的信号,足以遮盖住其他一系列分歧。”在胡春春看来,过去十多年的经验表明,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中德关系始终是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责任编辑:百科)
-
中新经纬11月22日电 题:地产融资开闸,哪些房企受益?作者 朱一鸣 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汪慧 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员8月至今,房地产融资“开闸”释放流动性,直接支持房地产资金规模超过万亿。为加快风险 ...[详细]
-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8月16日报道,为了应对飙升的通胀,亚马逊计划在假日期间提高物流费用,将增加的部分成本转嫁给依靠其网站销售产品的数百万商家。据报道,亚马逊在给卖家的电子邮件中表示, ...[详细]
-
上周末,一则“中国将暂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产品清关”的网上消息引发相关从业者恐慌,澳新政府机构随后纷纷发声辟谣。一个名为“世界肉类进口报告”的个人微信号上周日宣称,“中国刚刚宣布暂时停止所有澳大利亚和新 ...[详细]
-
来源:保险报【记者 谭乐之】近期,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中保投资”)出资逾10亿元以战略配售形式投资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联影医疗拟近期于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联影医疗成立于2 ...[详细]
-
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副总监级别以上降薪10%-20% 捐款一亿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
【独家|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副总监级别以上降薪10%-20% 捐款一亿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科创板日报》22日讯,记者获悉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信中提到: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为十几万德 ...[详细]
-
日赚5亿!三大运营商半年报出炉,5G用户超9亿,中国移动占比超一半,速看……
半年报显示,中国移动基本每股收益为3.29元,同比增长14.1%;中国联通基本每股收益为0.158元,同比增长20.6%;中国电信基本每股收益为0.20元,同比下降9.1%。5G用户方面,据披露,中国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8月16日讯记者顾阳、纪文慧)国家发展改革委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等话题,回应了社会关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会上表示,随着党中央、国务院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行业逐步进入传统旺季周期,水泥涨价范围持续扩大,近期多地陆续发布涨价通知,包括内蒙古、辽宁、京津冀、青海、陕西、江苏、福建、山东、云贵等全国大部 ...[详细]
-
见习记者 周倬睿近日,湖南盛大金禧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大金禧”)被质疑“爆雷”。11月22日上午,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向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有关部门现已成立专项小组,目前案件仍在调 ...[详细]
-
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586家A股公司上半年已收税费返还同比增133.3%
本报记者 包兴安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披露,我国今年实施的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红利已经在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中得以体现。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