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持续加码 彰显中国市场强“引力”
来源:中国贸易报
欧莱雅在华成立首家投资公司,引力并落户上海奉贤,外资以便拥有更靠近市场、持续与市场建立紧密合作的加码能力;跨国制药巨头丹麦诺和诺德宣布投资4亿元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成立投资公司,旨在推动在华全产业链布局再升级;法国施耐德电气拟在无锡建立自动化研发中心……今年以来,彰显中国外资布局中国的市场范围更广、领域更宽、引力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外资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持续数据显示,前10个月,加码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0898.6亿元,彰显中国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市场这是引力自去年我国吸引外资首破万亿元大关后,在高基数上持续保持的外资两位数增长。业内人士称,持续在全球跨国投资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克服多重困难,实现稳中有增、稳中提质,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市场对外资依然保持较强吸引力。
高水平开放的政策效应
外资日益青睐中国市场,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有信心。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推出一系列稳外资举措,让许多来华投资兴业的企业吃了“定心丸”。
党的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6月8日的国常会部署了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提出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的同时加大支持力度。
9月13日的国常会指出要推动重点外资项目尽快落地,压实外贸外资大省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服务。
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随后,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炉,在保持已有鼓励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按照“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原则进一步扩大了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要进一步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目前正加紧推出第六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据悉,前六批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700亿美元,现已完成约580亿美元,标志性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已有18个项目实现全部或部分投产。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贸促会专委会委员张建平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称,相关部门的高水平开放政策和稳外资举措向外资企业释放了许多积极信号,虽然国际环境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了国际投资,但并未改变外资投资中国的趋势,外资企业对于中国商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居多。
高质量外资持续进场
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93.6亿元,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而今年前10个月引资规模已达10898.6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除了引资数量,引资质量也是一个亮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前10个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速高于总体水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7.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制造业水平的提升,我国对高技术制造业的需求正在增长。这需要我国及时引导外资流向相关领域,促进外资在稳存量扩增量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张建平说。
事实上,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资较快增长在直接优化我国外资结构的同时,也会带动高新技术装备及零部件、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品等领域的贸易发展,直接或间接提升外贸发展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来自于更多国家。今年前10月,外资来源地也更趋多元平衡,其中,韩国、德国、英国、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6.2%、95.8%、40.1%和36.8%。
例如就德国而言,不久前随德总理前往中国的企业覆盖化工、汽车、能源等各个领域,仅2021年,这些领域的投资占了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近70%。今年以来,不管是早前巴斯夫投资100亿欧元建设湛江一体化基地,还是宝马在沈阳投资电池项目,无一不展示了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青睐和信任。
此外,从引资的地区分布来看,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增速高于东部地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4%、33.6%和26.9%。对此,记者观察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为充分发挥我国中西部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而进行了优化调整,以吸引外资持续投向中西部地区。
“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金额、投资结构和对经济建设的参与程度可以看出,中国的营商环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好引进外资。展望未来,在华外资企业应积极把握中国大市场不断扩容和制度型开放的机遇,实现与中国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探索)
-
文/乐居财经 魏薇一周前,在全国督战的郁亮,风尘仆仆回到了深圳。他身穿白色衬衫,蓝色西装外套站在了一场签约仪式的C位上。同样站在C位上的,是郁亮背后的万科。这场签约,阵容空前。合作方涵盖了深圳地铁集团 ...[详细]
-
百亿私募掌舵人林鹏致歉持有人:过去两年迎来从业生涯最困难时光,净值让人失望背后有两大原因
财联社10月29日讯记者沈述红) A股的剧烈震荡中,无论是大佬,还是小散,都在诚惶诚恐、翼翼前行。10月28日,百亿私募和谐汇一掌舵人林鹏在《》中致歉持有人。他坦陈,过去两年是他从业20多年来最困难的 ...[详细]
-
中国经营网本报记者 黄琳 赵毅 深圳报道10月下旬,宁德时代、融捷股份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陆续公布三季度报或业绩预告,绝大多数动力电池厂营收、净利均增长明显。与之相反,下游的新能源整车厂净利润却不尽如人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在波音公司公布三季度财报的同一天,波音737系列客机又出事了,这给10月以来波音股价的涨势“浇了一盆冷水”,而年初至今,波音股价已经跌去33%。10月26日美股盘前,波音公司公布的三季报 ...[详细]
-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发布,京东健康回应称已搭建自营药品及器械质量合规管理体系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从事药品网络销售、提供药品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应当遵守药品法律、法规、规章 ...[详细]
-
百亿私募掌舵人林鹏致歉持有人:过去两年迎来从业生涯最困难时光,净值让人失望背后有两大原因
财联社10月29日讯记者沈述红) A股的剧烈震荡中,无论是大佬,还是小散,都在诚惶诚恐、翼翼前行。10月28日,百亿私募和谐汇一掌舵人林鹏在《》中致歉持有人。他坦陈,过去两年是他从业20多年来最困难的 ...[详细]
-
来源:华尔街见闻继、等科技巨头之后,也在发布财报时承认遭受美元走强的打击。财报显示,在iPhone新品发布的第三季度,苹果的总体收入和利润增长都比华尔街预期的更强劲,iPhone的销售略低于预期,增速 ...[详细]
-
本报记者 李玉洋 李正豪 上海报道近来,一些在线音乐平台出现了新情况,仅凭音乐做成大生意的梦想还得面对现实。日前,企查查信息显示,阿里音乐主体公司北京阿里巴巴音乐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发生工商变更,更名为北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随着8月30日晚间、、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的披露,六家国有大行2022年期中考“成绩单”全部揭晓。今年上半年,六家国有大行营收、净利均如期实现正增长,合计净赚6731.71亿元,相当 ...[详细]
-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明年施行 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成重点鼓励方向
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鼓励目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与2020年版相比,扩大中西部目录、鼓励外资投向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