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上市财险中期业绩:信保有赔有赚,谁是“非车”增长之王?
原标题:拆解上市财险中期业绩:信保有赔有赚,非车谁是拆解财险“非车”增长之王?
来源:A智慧保
随着中国太平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的披露,上市险企财险板块(简称“上市财险”)的上市半年成绩单悉数出齐。回望今年上半年,中期增长之王在新冠疫情反复侵袭、业绩有赔有赚强降雨等自然灾害频发,信保叠加车险综改持续影响的非车背景下,各家上市财险的拆解财险盈利状况如何?车险、非车险业务又分别有哪些亮点或隐痛?上市
下面,不妨跟随“A智慧保”一起拆解上市财险中期业绩,中期增长之王从头部险企的业绩有赔有赚经营发展中总结经验。
首先,信保从盈利情况来看,非车2022年上半年,拆解财险上市财险净利润增速呈现三升一降格局。上市
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太平财险净利润增速最高,同比增长409.5%至5.73亿港元;其次是太保产险,取得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23.3%;“老大哥”人保财险实现净利润190.32亿元,同比增长亦超15%,达15.3%;唯有平安产险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下滑,同比降22.3%至83.81亿元。
剖析上市财险净利润增速分化的原因,单从各家险企此前已披露过的“清一色”增长的保费收入看,似乎难以追根溯源。不过,中报里的一些核心数据却给出诸多“线索”。
“A智慧保”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各家上市财险综合成本率的变化,或是影响盈利能力的关键。
以上半年净利润增长最高的太平财险为例,其综合成本率为98.8%,较上一年同期104.1%的综合成本率,大幅下降了5.3个百分点。太平财险在中报中分析称,报告期内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综合成本率改善,推动承保溢利较上一年同期大幅上升。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太平财险的承保利润为1.73亿港元,较上一年同期亏损6.08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
反观净利润同比降幅超两成的平安产险,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整体综合成本率为97.3%,同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上升的影响,也直接体现在承保利润端。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平安产险的整体承保利润为36.73亿元,同比降29.5%。
对于上半年综合成本率上升的原因,平安产险在中报中坦言,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证保险业务赔款支出上升,造成整体综合成本率呈现短期波动。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家出台的各类经济支持性政策发挥效力,以及平安产险积极采取各类风险管控举措,预计综合成本率将逐渐改善。
除太平财险和平安产险外,中报披露,人保财险和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均实现优化,前者综合成本率在四家险企中最低,达96%,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后者综合成本率为97.2%,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作为财险业务的基本盘,各家上市财险的车险业务表现如何呢?
整体而言,随着车险综改对市场冲击减小,叠加疫情背景下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接连出台,新车销售实现恢复增长,推动了上市财险的车险保费收入企稳,并进入上升周期。
从车险保费增速来看,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财险“老三家”中,太保产险的车险业务收入增速领跑,同比增长7.9%至481.69亿元;其次是平安产险,车险业务原保费收入为955.02亿元,同比增长7.3%;人保财险稳居车险市场“一哥”地位,取得原保费收入1288.08亿元,同比增长6.7%。
当然,车险市场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依然没有改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财险“老三家”取得的车险保费收入累计达2725亿元,占到车险市场总保费收入的68.53%,较上一年同期67.95%的占比,上升了0.58个百分点,显示出车险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增强。
那么,头部财险究竟是如何巩固车险地位的?梳理中报不难发现,提升车险续保率和汽车承保量,加强渠道销售能力等成为主流手段。
如人保财险就在中报里指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疫情和新车产销下滑的影响,深挖市场潜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细分定价能力,加强销售渠道建设,增强客户黏性,由此车险续保率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汽车承保数量同比增4.7%;平安产险也在中报中透露,上半年通过提升销售能力和服务能力,公司承保车辆数同比增长3.7%。
从承保盈利状况看,随着综改实施后车险手续费得到有效压缩,以及各家上市财险在费用管控上的主动作为,加之上半年疫情期间车辆出行减少,一定程度降低了赔付率,综合因素影响下,助推了上市财险的车险综合成本率下降,承保利润普增。
数据显示,上半年,人保财险的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下降了1.3个百分点至95.4%,承保利润为56.86亿元,同比增长44.9%;平安产险的车险综合成本率也显著优化,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至94.4%,承保利润同比大增120.72%;太保产险的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6.6%,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承保利润亦同比大增263.1%。
车险业务回暖后,下一步头部险企还会有哪些经营规划?对此,副总裁兼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后续公司车险业务会聚焦销售费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无论是销售成本还是理赔方面都有优化的空间。同时,人保财险还将从客户需求出发,加快发展车生活等交通生态服务,逐步建设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汽车生态圈,提升获客优势。
除此之外,太保产险也在中报中表示,将紧抓新能源车发展机遇,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客户留存率,实现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平安产险则指出,未来将积极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机动车里程保险等产品及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趋于饱和,近年来,角力非车险业务已成为财险机构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共识,特别是上市财险在非车险业务上的布局思路,也成为市场的“风向标”。
不出市场所料的是,今年上半年,各家上市财险的非车业务占比齐增。
中报显示,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占比为53.4%,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平安产险非车险业务占比为35%,同比上升1.78个百分点;太保产险非车险业务占比为47.4%,提升了2.14个百分点;同样,太平财险的非车险业务占比,也从2021年上半年的39.9%,微增至今年上半年的40.2%。
从非车险业务的保费增速来看,太保产险依然在财险“老三家”中领跑,上半年的非车险业务收入为434.02亿元,同比增长17.6%;其次是平安产险的非车险业务原保费收入为512.9亿元,同比增长15.78%;人保财险的非车险业务原保费收入为1478.63亿元,同比增长12.8%;太平财险的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3.62%。
分险种发展情况看,“A智慧保”注意到,2022年上半年,各家上市财险的农险和健康险业务普遍保持着较高的保费增速,成为拉动非车业务增长的主力。
如在农险业务上,人保财险和太保产险的农险原保费收入增速均超20%,分别达到24.2%和38.1%。
健康险业务方面,上半年,平安产险的意外与健康险业务取得原保费收入133.67亿元,同比增长26.4%;太保产险的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为105.28亿元,同比增长28.2%;人保财险的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7%。
不过,相较农险和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的普增,两大板块的承保盈利情况却大相径庭。
先来看农险,今年上半年,可谓是既增收又增利。以人保财险为例,其农险业务的承保利润为15.75亿元,在该公司主要险种的承保利润中,仅次于车险业务。同样,太保产险的农险业务也实现承保利润0.83亿元,在前五大主要险种的承保利润中位列第二席位。
相比之下,健康险业务的承保利润不佳,上半年,人保财险的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业务亏损了3.03亿元,太保产险的健康险业务亦亏损了1.41亿元。
这或也折射出,财险机构对意外险、短期健康险业务的精细化经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除了健康险业务“难赚钱”外,“A智慧保”注意到,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的信保业务承保利润严重分化。
数据显示,上半年,人保财险的信用保证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26.74亿元,同比大增129.9%。业务规模扩增之下,承保利润却没有像此前一样“拉跨”,反而贡献了8.69亿元的承保盈利,同比增长185.9%。
反观平安产险,上半年,该公司保证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为105.58亿元,同比增长8.2%,但规模增幅相对平稳下,却发生了22.07亿元的承保亏损。究其原因,或与保证保险的综合成本率大幅上升有关系。
数据显示,上半年,平安产险保证保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达113%,同比上升了24.8个百分点。这也与上文,平安产险上半年整体综合成本率上升的原因相呼应。
对于保证保险综合成本率抬升的影响因素,公司解释称,主要系上半年疫情多点散发,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保证保险赔款支出上升所致。
事实上,除了疫情影响外,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平安产险与人保财险之所以在信保业务的承保利润上严重分化,恐也与两家公司对信保业务的风险控制、保费规模存在差异有关。
首先,从规模上看,2022年上半年,平安产险保证保险的保费规模是人保财险的4倍有余。
其次,从风控管理上看,人保财险在中报里指出,上半年公司通过持续优化风险控制模型,提升新业务质量,加强过程监控和追偿管理,推进降本增效,使得保证保险赔付率为29%,同比下降了32.5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为63.4%,且同比下降了26.2个百分点。
反差之下,后续平安产险该如何改善保证保险的承保风险?对此,公司在中报中表示,已积极采取各项风险缓释、降本增效等举措,缓冲疫情带来的成本上升。
结 语
从上市财险上半年的经营表现来看,车险业务的逐步回暖,有效拉动了财险板块的整体上扬,但我们也客观看到,健康险、信用保证保险以及责任险等非车险种仍存在承保亏损的状况,这也说明,在财险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财险公司在非车业务精细化管理、提升业务品质管控上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同时,车险业务中,新能源车险这一发展前景可期的业务也还有更多探索的空间,如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指出的,目前新能源汽车保险仍然亏损,未来,还要为较高的赔付下降推出一些新的措施。
(责任编辑:热点)
-
浦银理财:“浦合2号”即将到期,跑输业绩基准,99%资产委外运作
浦银理财旗下的浦银理财多元系列之浦合2号以下简称“浦合2号”)理财产品于2021年11月5日开始运作,产品期限为389天,该产品即将于11月29日到期。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1月17日, ...[详细]
-
复星相关人士:百合佳缘业务运营一切正常,新管理团队将很快上任
7月18日,婚恋网站世纪佳缘被传公司的多位C字头高管突然消失,其中包括CEO、COO、CFO和以及多位VP。当天,世纪佳缘方面官方回应:“实际情况并非网络截图所说,现公司确有个别管理层因个人原因正配合 ...[详细]
-
热搜!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DNA改变,此前曾召回软糖问题产品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8日报道,美国消费者日前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提起针对玛氏公司的诉讼,称其生产的彩虹糖中二氧化钛E171)含量过高。据悉,二氧化钛是一种用于颜料、黏合剂和塑料的添加剂,可导致人体D ...[详细]
-
7月22日挂牌交易!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获批,一手保证金仅21万,小盘股的春天要来了?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华夏时报 记者叶青 北京报道7月18日,证监会网站消息显示,近日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交易,相关合约正式挂牌 ...[详细]
-
记者 | 刘子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势头不减,近两年来受到追捧的亚洲金融中心新加坡也难逃下行影响。周三,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MTI)表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下,预计2023年新加坡经济增长将放缓至0. ...[详细]
-
7月中旬,上海首个核酸产业园在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的消息,在网上引起诸多讨论。健康时报从多方权威信息了解,核酸产业园跟疫情关联不大,主要是当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核酸”本身也并不只是大家熟悉 ...[详细]
-
自停贷风波以来,河南省正加快化解处置问题楼盘。河南省洛阳市下辖瀍河回族区7月18日上午召开问题楼盘化解处置推进会,研究解决问题楼盘化解处置难题。 会议强调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担当任事,把握保交房、 ...[详细]
-
7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链恢复增长,保链稳链效果明显。重点地区工业生产明 ...[详细]
-
本报成都11月21日电 记者王明峰)记者从西南石油局获悉:自10月进入冬季保供以来,该局加快生产节奏,大力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投产新井23口,新增产能140万立方米/天,累计产气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详细]
-
华为首款HarmonyOS 3新品 智慧屏S86 Pro月底见
今天,博主@数码闲聊站指出,华为智慧屏S86 Pro出厂预装HarmonyOS 3,新特性是超级桌面、单应用投屏、超级终端,支持和手机、手表、耳机、音箱等鸿蒙设备互联。由此不难看出,HarmonyOS ...[详细]